English

走向开放的中国大坝建设

——访前任国际大坝委员会副主席沈崇刚教授
2000-10-19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齐志文 本报通讯员 付开镜 任乐云 我有话说

第二十届国际大坝会议在北京召开之际,本报记者采访了先后25次参加国际大坝会议及年会的前任国际大坝委员会副主席、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沈崇刚教授。说起中国加入国际大坝委员会组织时,沈老有许多感慨:参加国际大坝会议最重要的是打开一个窗口看看国外情况,同时认识一批专家。

1973年第十一届国际大坝会议在马德里召开。当时国际大坝委员会主席是西班牙人托兰。托兰对中国传统文化有较深的了解,他主动到中国驻瑞典和伊拉克使馆邀请中国代表参加会议。

那时正值“文革”时期,对外工作还很困难。我们对这个国际会议的性质以及其他情况都不太了解。水利电力部钱正英部长认为参加这个会对我们的技术会有所帮助。于是我们组织了一个8人代表团。去后,团内有两种见解,一种观点认为,咱们还是少说为佳。另一种观点以驻法大使曾涛为代表,他说,你们应该放开,拿出自己技术水平来,在大会上起一定的作用。

会议期间,我们得到西班牙非常热情的招待。他们专门派人照顾我们,安排我们参观访问。同时还明确表示,国际大坝委员会只承认一个中国,态度非常坚决。

1973年11月底,钱部长邀请托兰来中国访问,其间托兰邀请中国参加国际大坝会议。1974年在雅典召开的第45届执行会议上,我国正式参加国际大坝委员会,成为会员国。中国大坝委员会也成立了,第一任主席是严恺。

中国的大坝有自己的特色,而且数量多得令世界大吃一惊。

国际大坝会议中的大坝是什么概念呢?它规定15米以上的高坝就算。照此标准,我们到各省一统计,一下登记出16000多座,那时全世界其他国家也不过一万六七千座,这等于说中国的大坝占全世界的一半。1958年后,我国掀起了群众性的建坝高潮。当然千军万马齐上阵也有另外的问题,但规模达到这个程度,以前连我们自己也不知道。我们统计的一万六,没有虚报。外国人说,中国不声不响,二十多年竟然建了这么多的坝,而世界却一无所知。

中国一些有特色的小型坝在国际大坝会上公布后,外国评论说,中国建坝还真有特色。

这儿有一组数字:

1949年前,全世界大坝5196座,中国22座。

1982年统计:全世界大坝34798座,中国占53.4%。

1986年统计:全世界大坝36226座,中国为18820座,占52%。

此后,中国建坝速度开始减慢,但质量有所提高,一般来说,全世界每年修建的大坝600—700座,中国300座左右。

我们参加国际大坝会议的观念也有一个质的变化。

开始,我们参加国际大坝会议,一是宣传社会主义伟大祖国建设成绩,二是广交朋友。改革开放以后,我们参加大坝会议加了新的内容。比如,可以跟世界银行接触,可以从大坝委员会中选择专家。二滩水电站建立咨询委员会,其中的一半专家是从大坝委员会请的。请专家还真有收获,本来大坝岩石还要下挖6米,专家考察后说,地基岩石还可以,不用挖了。这样我们节省了很多资金,还学了不少国际合作经验。

今年这次大会在中国召开有其重要原因。目前整个世界大坝建设已走入低潮,如加拿大、巴西等等。唯独中国还在大规模地建坝,而且水平高,坝型多,新技术广泛运用,世界上任何国家在这一点都没法与中国相比。

因此,这次会议竞争主办国,我们只拿出了三峡世界第一大坝进行宣传,说中国三峡工程正处于施工高潮,是观看的最佳时期,就赢得了举办权。

加入该会以来,我们参加了22个专业委员会中的14个,李鄂鼎、沈崇刚、张津生三位专家先后当选为该会副主席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